古人慨叹:“材乎,其难哉。”说是人才难得,确是事实。但是,如果能扬长避短◆■,用当其才,许多看似无用的人◆★■■、平庸之辈■★■◆◆★,也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明代吕柟所著《泾野子·内篇》中有一则题为《西邻五子》的寓言◆■■■◆◆,说的是西邻有五个儿子,他根据其不同的情况,因人而异,安排不同的工作★◆◆。让质朴老实的务农,机智敏捷的经商,瞎眼的卜卦★■★■◆,驼背的搓麻■■,跛脚的纺纱。如此安排,既发挥了各人的长处,又避开了各人的短处■■★,五子各得其所★★◆◆■★,均无冻馁之虞。为此,诗人张锋写诗赞曰:“自古完人何处寻?用才尽可效西邻■■◆■★◆。劝君参透短长理★★★★■,自有人才涌似云。”用好用活人才,就是要善于扬长避短,做到不以表象而舍才,不以小疵而掩才,不以妒谤而毁才,不以好恶而弃才,不以卑微而轻才,真正做到“智者用其谋★◆■■■,愚者用其力◆◆◆★◆,勇者用其武,怯者用其慎◆◆★◆★”★■■◆◆,使每个人的专长和优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■◆。
如何用人、用好人,体现了眼界、魄力和气度。唐代诗人杨敬之诗曰■◆:“几度见诗诗总好,及观标格过于诗。平生不解善★◆■★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◆■”杨敬之为唐元和年间进士,官至工部尚书★★■,又是一位十分爱才的诗人。当时有个叫项斯的人诗才不凡◆◆★★■,品行尤好■■★◆◆★,但不为世人所知。杨敬之发现这个人才后,就写了这首诗,极力加以推荐◆★★。人以诗传,从此,项斯声名大噪★★,第二年即擢为上第■■。杨敬之不隐藏他人之善,“到处逢人说项斯”的佳话也不胫而走,流传千古。
由此★★■★,领导如果没有宽阔的胸怀和锐利的眼力★◆★★◆,妒贤嫉能,搞★★★◆“武大郎开店”那一套,就只能如清代戏剧家李调在一首《麻雀》诗中所讽刺的那样:“一窝二窝三四窝,五窝六窝七八窝。食尽皇王千钟粟,凤凰何少尔何多!”到头来,庸才大行其道,人才报国无门,不仅造成人才个人的不幸,也是国家的悲哀。
在这方面◆★,汉高祖刘邦可谓高手★★◆。他深知■★■★“绛灌无文,隋陆无武■★★”★■,安排厚重少文但能带兵打仗的周勃◆■★■■、灌婴担当指挥军旅的重任,充分发挥其决胜千里的才能,而对长于谋划、有游说特长的隋何、陆贾,则令其运筹帷幄之中。如果刘邦不掌握部下的所长与所短■◆★,用人“乱点鸳鸯谱■★◆■◆★”,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★★★★。清人申居郧说◆★■★◆:◆★“人才各有所宜◆■★★◆◆,用得其宜,则才著;用非其宜★◆,则才晦。”这就告诉我们:人们往往只能熟悉和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或技能,只能在相应的领域施展拳脚,否则特长就可能被抑制甚至埋没■■。因此■■★,用人重在“扬长■★◆”,不能唯用责人,更不能削足适履★■■★。
孔子曰:◆■“知贤★◆★◆,智也;推贤,仁也◆■◆★◆;引贤◆◆,义也◆■★★■■。”领导者就应该做这样的仁人智者■★★★◆■,以识才的慧眼、爱才的诚意◆★■★、用才的胆识★★■■、容才的雅量、聚才的良方★★◆★★★,广开进贤之路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在具体实践中,要像园丁一样对待人才的“园林”◆■★■◆,精心栽培、精心施肥■■◆、精心修剪、精心呵护,让其中的■★★■■“树木”茁壮成长、成材◆★,让人才的“园林”郁郁葱葱,充满生机和活力。尤其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更要关怀备至■■,多下一番培土浇水的功夫。
用人之要,首在识人。白居易在《放言》一诗中,道出了识人的不易和辨识真伪之道——“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■◆■◆,辨材须待七年期凯发租车怎么样★■◆◆。◆★■■◆★”在这里,白居易以“试玉”“辨材”为譬晓谕世人★◆◆★◆,辨识人品的优劣需要一定的时间,甚至要终其一生★◆■◆。因为人品是内在的凯发租车怎么样★◆、隐性的,很难从一时一事中看出来◆◆★■,即使眼力超凡的高人,也有看走眼的时候。春秋时,宋相戴剔成素有仁爱◆★、清廉之名,但却野心勃勃★■,结党营私■★■★。他对宋桓侯说:“赏赐人人喜爱,这种受欢迎的事由您来做;刑罚人人讨厌◆■■◆◆★,这个黑脸就由我来扮演。”宋桓侯听了十分高兴■★★★■,对他倍加信任。这样一来,生死予夺大权完全操控在戴剔成手里★■★◆,宋国臣民唯戴之命是从。没过多久,戴剔成就废黜宋桓侯取而代之。宋桓侯这才明白过来,原来戴剔成所谓的仁爱◆◆◆、廉洁和忠诚■◆◆◆,都是伪装的◆■★★◆。可是◆■■◆★■,噩梦醒来是黄昏,这一切都晚了■■★。
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。诗中除表达爱国情、忠贞气、友情珍、山河美外,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之道★◆★。悉心研读这些诗句■★,对于我们正确识人★■◆★◆、用人◆◆■■■★、育人,无不从中受到宝贵的启迪。
客观事物各具所长◆★,也各有所短★◆◆■◆,正所谓“梅须逊雪三分白★★★■◆,雪却输梅一段香★■★■■★”。人才也是一样,世界上全才极少★◆,甚至是没有的■■。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《杂兴》诗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◆★。诗曰★★■◆:“骏马能历险,力田不如牛★■;坚车能载重,渡河不如舟。舍长以就短◆◆,智者难为谋。生材贵适用,慎勿多苛求。”全诗畅晓明了,寓意自见,强调用人者必须知人善任◆■,做到随才器使,用当其才■■◆◆★■。
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■★★。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◆◆◆★。”这是清代著名思想家■◆◆■■、文学家龚自珍写的一首人才诗。诗中充满着对清王朝阻塞贤路★◆◆、压抑人才积弊的愤慨,洋溢着对人才辈出、群星灿烂的生气蓬勃局面的渴望,爱才惜才之心如杜鹃啼血,感人肺腑★★★◆★◆。治国之要,唯在得才。古往今来,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政治家都十分爱才惜才★◆★。楚庄王访贤用叔敖■★■,萧何月下追韩信,汉武帝重用卫青、霍去病◆■★◆◆◆,刘备三顾茅庐得孔明……都是脍炙人口的求贤佳话。正是基于对人才的尊重和珍视,历史上才出现了一代又一代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★★,也才使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雄踞世界。反之◆◆,那些视人才为草芥,甚至不择手段打击、限制人才成长★★◆◆■◆,最终不仅无才可用,而且难逃★★■■■◆“万马齐喑究可哀■◆■★★”的厄运,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悲剧★◆◆■。
◆★◆■★◆“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◆★◆。明年更有新生者,十万龙孙绕凤池◆★■★。”只要我们选人不拘一格,育人不泥成法,用人不囿己见★■★★,对年轻人多扶持、多帮助◆■■◆★◆,就会出现人才辈出、龙腾虎跃的喜人局面。
虽说识人不易,但却有规律可循◆◆■,诸葛亮曾总结■★■★“七条识人之道”、李悝曾提出“识人五法★■”等■★■■■■,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。我们今天识人,既要注重时间的检验,更要通观全部历史;既要注重组织考察◆■,更要注重群众公论;既要看在岗在位的表现,更要看八小时之外的所为◆★,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★■◆■★,真正把人看准看清,把人才选好用好。